“汽车新引力”新物种:苹果华为即将终结 智能汽车有望走出“罗马大道”
关于谁能造汽车,谁有资格造汽车,谁能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还有巨大的变数。但是,2020年,在变化和变化拼命飙车的时候,我们已经看到谁在拨开前方的迷雾,谁在逼近通往智能汽车的“罗马大道”。本文是腾讯汽车推出的“汽车新引力”系列第三个年终计划,新物种篇章。
文字/腾讯汽车奥盾
2020年是汽车“新物种”复兴和重燃的一年。
是贾跃亭先把“新物种”带入了汽车圈,似乎也是他让新物种“受委屈”了。
2017年1月初,《新物种,重建未来》的几张海报在汽车圈迅速爆炸,几天后FF91出现在美国。舞台上的海报和概念车有着超越当下的相同气质。对于中国汽车市场来说,他们比后来任何一家新的汽车制造企业都带来更多的冲击和期待。
乐视一位前员工告诉腾讯,“新物种”是乐视公关团队在一家咖啡店加班后想出的一个词。“现在都用光了,可惜老贾。”。
贾跃亭消失在大洋彼岸后,再没有汽车公司用新品种标榜自己的产品,更不用说喊颠覆谁的命运了。
没想到,2020年,在变化和变化拼命飙车的时候,老“新物种”FF拿到40亿资金,试图复活;后来滴滴重游“新物种”,D1出道;华为、苹果、戴森、格力等“圈外人”对汽车的态度从无奈到有远见。
2020年,有的人突然转型,有的人坚定地把“两只脚”放进车里。
戴森、格力转场,电池比车更香
说到造车,英国首富戴森爵士和董明珠都不愿意放弃。
2016年前后,戴森和董明珠以各自的方式步入汽车圈。前者投资6亿多美元造车,后者还拿出全部个人信用来代言造车业务。
巧合的是,2020年,他们宣布几乎同时转向电池领域。
戴森制造汽车的梦想始于一家电池制造商。五年前,戴森收购了固态电池制造商SaKti3,并宣布将制造一款汽车。根据既定计划,戴森品牌汽车将于2021年正式上路。
2019年10月,戴森宣布停止制造汽车的计划。2020年5月,戴森偷偷把第一辆车开到一个隐蔽的院子里,公布了电动车项目的“死亡报告”。
这是戴森第一次把这辆车给公司外面的人看,他说这辆车花了他3%的财产。“我很难过,也很失望。我们的旅程充满了风险和失败。我们尝试了很多东西,但都失败了。”
戴森的车叫“N526”。它有一辆7座电动SUV,续航600英里。车身由铝制成,重2.6吨。戴森本来希望用这个挑战特斯拉,但最终因为成本太高而不得不放弃。据官方报道,戴森的电动车要想保本必须卖1.83亿美元,远远超出消费者的承受能力。
戴森爵士曾自豪地说:“这辆车使用锂离子电池组,一次充电可以行驶600英里。”即使在二月的一个寒冷的夜晚,你也可以在高速公路上开着暖气和收音机,在恶劣的路况下以每小时70英里的速度奔跑。
放弃造车后,戴森后悔自己没能利用电池工程团队在其他领域积累的技术。该团队开发了从无绳吸尘器到直发器的各种高功率、静音和快速充电电池。
5月,戴森表示“车库门永不关闭”,为重返汽车圈铺平道路。
事实证明,戴森在R&D的500名员工中,许多人选择留下来,继续他们在电池、机器人、空气处理和照明方面的研究。这也是戴森回归汽车圈的来源。
身份的改变即将到来。11月26日,戴森宣布计划投资36亿美元开发电动汽车电池、机器人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根据计划,到2025年,戴森的产品组合将翻一番。
戴森首席执行官罗兰克鲁格说:“现在是投资新技术的时候了。电池、机器人和软件将提高我们产品的性能和可持续性,并使戴森消费者受益。未来五年,我们将扩大现有产品类型,进入新领域。”
戴森正式宣布的前十天,也就是11月15日,格力电器在互动平台上表示,作为大型产业集团,产业链已经延伸到汽车空调、电机电控、智能设备、模具、铸件等领域。公司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与相关汽车企业合作,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储能、电池制造设备等领域。
决定一定不能突然来,2016年开始准备。
当年董明珠押了10亿造车,从以自己的名义宣布收购失败到成功投资珠海银龙,只用了一个月。
2016年12月15日,董明珠、王健林等人宣布正式投资珠海银龙。除董明珠个人外,4家企业与珠海银龙原股东签订增资协议,5方共同增资30亿,获得珠海银龙22.388%的股权。
董明珠这样描述她的造车梦,“大家坐在格力造的车里,用格力的手机,控制家里的空调温度,享受格力带来的美食,这是我的梦想。”从爱上珠海银龙的那一刻起,她每次都推出银龙钛酸锂电池,认为这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出路。
基于“格力缺电池,银龙缺资本”的判断,董明珠当时定下了一个小目标:全心全意投入,把它打造成十亿美元的企业。
但事实证明,经过几年的努力,董明珠未能通过资本激发银龙的技术活力。银龙掌握的钛酸锂电池核心技术并没有成为主流,而是深陷股权拍卖的泥潭。
据《时代财经》统计,今年银龙新能源股份拍卖9次,前8次拍卖仅售出3次,共售出7万股,总成交额210万元。
目前银龙新能源仍以董明珠为主,但能否在电池这条路上走到曙光还需要技术力量。
据业内人士透露,银龙新能源被股权之争难住了,不仅没能打造出钛电池,还错过了电池技术爆炸式发展的时间窗口。
时间和策略的巧合并不是因为戴森和董明珠有过讨论。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正在成为受时代潮流驱动的跨境汽车制造商的缩影。
戴森和格力赌上了智能和电气化的命运转折点。然而2020年的残酷让他们同时“急刹车”。拐过弯后,首富和董小姐“造车”的故事继续。
苹果、华为、滴滴“造车”,通往智能汽车的“罗马大道”初显
ICar、HI和D1是2020年最激动人心的“新物种”。苹果、华为、滴滴最终决定“造一辆车”。
苹果的消息来的比较晚,但是热度和幻彩足以支撑明年。
苹果没有官方宣布造车,消息是供应链企业发布的。某供应链公司高管透露,传言已久的苹果电动车将比原计划至少提前两年运行,将于2021年第三季度发布。
消息称,最早明年第二季度,供应链企业将增加苹果汽车零部件的产量,“何达、工会等大公司已完全爆单”。
随后,有媒体报道称,苹果正在推广自动驾驶汽车技术,并计划在2024年投产一款乘用车,其中可能包括苹果自己突破性的电池技术,这将从根本上降低电池成本,增加汽车续航里程。
另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苹果汽车可能配备了多个激光雷达传感器,其中一些可能来自苹果内部开发的激光雷达单元。值得一提的是,苹果今年发布的iPhone 12 Pro和iPad Pro机型都配备了激光雷达传感器。苹果公司拒绝对此计划或未来产品发表评论。
苹果的汽车制造计划被称为“泰坦计划”。自2014年以来,它一直从零开始从事汽车设计。但是这几年这个项目的进度变化很大。业内人士认为,苹果肯定会采用贴牌生产模式,但谁来做还是个谜。
消息一出,马斯克是第一个坐不住的人。他在社交平台上表示,苹果探索电动车业务是好事,但相比手机或智能手表,汽车要复杂得多。
华为的汽车布局密集而牢固。
2020年,华为通过车展和Mate 40发布会两大官方公告,就在本月,华为发布了首款年产10万台/线的车载级激光雷达。
11月底,任签发了有效期为三年的《关于智能汽车部件业务管理的决议》。华为正式宣布,将消费者BG IRB重组为智能终端和智能汽车零部件的IRB(投资评审委员会),并将智能汽车零部件业务移交给新成立的IRB,任命余承东为董事。
关于华为是否造了车的争论至少持续了两年,但任在这个决议中说了一句脏话。“以后谁造车干涉公司,谁就可以调离岗位,另谋高就。”
华为在2019年建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目前华为选择做大蛋糕,其方法就是目标:专注ICT技术,帮助汽车公司造出好车。
但华为的战略不仅仅是单纯的供应商角色,而是要实现一个类似于Intel Inside的商业模式,使之成为“华为Inside”,手段就是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HI)。
10月30日,HI在华为Mate 40系列发布会现场正式发布,主要包括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力、智能网络连接、智能车云的全栈解决方案,这意味着如果一家汽车公司选择了所有的解决方案,那么在车的尾部就会出现华为HI LOGO。
第一个和华为深度绑定的是北汽新能源ARCFOX。首款产品ARCFOX Extreme Fox T是双方共同建立的戴维森1873实验室共同研发的成果。ARCFOX Extreme Fox HBT将成为第一款搭载华为三个激光雷达方案的智能电动车。
毫无疑问,在这个阶段,华为更重要的是通过合作来验证自己认为好的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从而定义一个可以让自己活下去的好产品,而不必急于自己造车。
一家供应链相关企业的高管告诉腾讯汽车,“如果华为不造汽车,汽车业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盈利。OEM还是处于强势地位,供应链的利润也会在那里。智能车的硬件成本会更低更固定,利润率主要来自后续的软件升级和维护。汽车公司不会轻易放弃这部分利润。”
从产业环境来看,没有钱和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市场份额迅速被侵蚀甚至被淘汰;另一方面,新的汽车制造商和旅游公司正在用实践来证明各种新车型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11月,新车发布会让人眼前一亮。滴滴和比亚迪共同设计、开发并推出了共享旅行定制汽车“新物种”D1。准确的说,比亚迪已经变成了类似富士康的代工角色。
从外观上看,这款车看起来非常“滴水”,它给行业的启示是,它可以让汽车更轻便,旅行公司可以让汽车更大胆。未来旅行的样子似乎有一层轮廓。
滴滴在旅游领域雄心勃勃。到2025年,共享汽车预计将在滴滴平台上推广100多万辆。到2030年,驾驶舱将被拆除,可以实现全意义上的无人驾驶;未来十年,我们将共同打造汽车运营平台,推广1000多万辆共享新能源汽车。
基于上述战略目标,滴滴一定要有实力一口吃掉“车企”,不缺资金和技术实力。
滴滴“造”了自己的车,其实只有一个目的,为自动驾驶铺平道路。2019年8月,滴滴出行宣布将自主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专注于自主驾驶研发、产品应用及相关业务开发。
滴滴决心进入自动驾驶领域,原因有二。一是掌握大量数据和车辆行为轨迹;从长远来看,自动驾驶是旅游公司的护城河,回收期到了,很难有人在短时间内打破。
这次新车发布会,让旅行公司和汽车公司从底层更有逻辑地交融,成为一个真正的命运共同体。
汽车企业的转型正在推动产业链参与者的角色转换,而科技公司也在从另一面快速推动技术迭代,行业博弈和既定组合的规则也在不断被打破。
关于谁能造汽车,谁有资格造汽车,谁能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汽车,还有巨大的变数。然而,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了谁在清除前方的迷雾,谁正在接近通往智能汽车的“罗马大道”。
恒大、宝能押注新战场,“钞”能力奏效
2020年的车坛故事有两个新主角,恒大和宝能。与其他跨境车企不同,徐家印和姚振华被誉为“钞票”能人,2020年受洗,都赌上了汽车的新战场。
经过几年疯狂的“买买”,2020年,恒大和宝能的造车计划取得实质性进展。
8月初,恒大发布了6款新能源车,从恒驰1到恒驰6,车型从轿车到SUV、MPV,涵盖A级到D级.
渠道方面,恒大退出2018年持股的国内大型汽车经销商集团广汇集团,开始打造自己的渠道。
据最新消息,恒大已宣布与全国152家中介机构重组,成立房车宝集团有限公司,打造地产、汽车线上线下全渠道交易服务平台。集团拥有全国经纪人会员2162万人,线下店铺30635家,年交易规模1.2万亿。
据了解,恒大汽车在上海和广州的两大生产基地已全面开始试生产和投产。在恒大汽车集团2020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恒大汽车集团总裁刘永卓表示,恒驰汽车将在2021年上半年进行试生产,争取在2021年下半年量产。
10月20日,据深圳证监局官方消息,恒大汽车已与海通证券签署上市辅导协议,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技创新板块上市。12个月内,中国恒大三次增持恒大汽车,中国恒大累计增持恒大汽车65.87亿股,占比74.72%。
恒大的造车板块似乎已经涵盖了方方面面。接下来,资本故事即将登场。
也是在8月份,在获得宝能授权后,观致发布了首个重磅产品观致7;11月8日,宝能汽车Xi安基地竣工,自主研发的xEV平台首辆车下线。
根据规划,宝能汽车集团多品牌战略和R&D布局完善后,一年或平均推出五六款汽车,Qoros汽车将继续实施“油电并举”的发展道路。渠道方面,今年全国将分布1000家直营店。
在造车的情况下,资金优势让宝能离落地越来越近。从上下游布局来看,宝能更像是汽车行业的老玩家,走的是纵向一体化的路线。
宝能汽车集团自建聚信能源和振宇新能源,分别研发动力电池、电机和电子控制。
韶能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汽车变速器零部件的上市公司,中聚高辛专业生产汽车变速器
在旅游领域,宝能的子公司Linked Cloud以租车为第一战略。其主要业务涵盖汽车租赁、融资租赁、汽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美容保养链)、二手车等。已进驻全国300多个城市,拥有3万多个汽车网点,已投入运营10多万辆优质轿车和SUV,为1500万用户提供服务。
短短三年多时间,宝能在“汽车零部件出行”整个产业链中的布局已经全面落实。
业内从未停止质疑恒大和宝能的“车取地”。但是,在业内大多数人眼里,汽车并不是一个今天能造汽车,明天能盈利的行业。房地产公司的第三条路“先以车取地,再以房养车”,似乎符合商业逻辑。
结语:
每当“新物种”必须被质疑的时候,人们却更加害怕恶魔2020阻挡新进入者,让局面陷入两难境地。
历史总是在前进和后退的过程中不断迭代变化的,一个新的汽车品种的诞生也是如此,新旧更替总要持续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