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退休计划的构想浮现:小步骤、灵活实施 第一批延迟退休者是谁?
推迟退休增加了人均收入,从而增加了消费、储蓄、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支出,并改善了劳动人口的福利。同时,推迟退休减轻了每个劳动人口的抚养和赡养负担,增加了个人消费和储蓄的份额,提高了人均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人口的福利。
“延迟退休”这回真的要来了,这是多年来热议的话题!
根据最近公布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学习辅导百问》(以下简称《学习辅导百问》),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作出的“实行累进递延法定退休年龄”的部署,《学习辅导百问》说明如下:“十四五”期间,将综合考虑人均预期寿命、人口变化、劳动力供给状况、社保基金收支等因素,出台实行累进递延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
这意味着在未来五年,延迟退休计划有望实施。那第一批延迟退休的人会是谁?
今年9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回复网友关于延迟退休政策的来信”中表示,正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适应人口老龄化和延长预期寿命的需要,“认真研究相关政策措施”。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与之前的声明相比,推迟退休的政策可能会有新的变化。最近发布的《学习辅导百问》延迟退休声明,并没有出现之前热议的“区别对待”二字,而是表示将“遵循慢走、灵活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与自愿选择相结合,逐步微调,减少社会震荡,争取更多支持。”
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教授、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玲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这意味着之前热议的“女性率先延迟退休”,男女同时实施延迟退休的可能性更大。
未提“区分对待”
早在2012年6月,延迟退休就提上了日程。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渐进延迟退休”的改革方向。
但是对于如何逐渐推迟退休,一直没有具体的方案。2016年,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为民公开表示,正在制定的延迟退休计划将坚持三个原则:第一,循序渐进,逐步到位。二是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第三,要做好预告和宣传。
在我的退休制度中,男女退休年龄是不一样的。男人60岁退休,女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退休。所以当时的主流观点是男女区别对待,实行延迟退休政策。
当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言人李忠解释了“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原则。“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群体都同时实行延迟退休。我们将选择退休年龄相对较低的群体。一些团体开始逐步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发现,近期发布的《学习辅导百问》中关于延迟退休的表述并未提及“差别待遇”一词,而是表示将“遵循循序渐进、灵活实施、强化激励的思路,坚持统一规定与自愿选择相结合,逐步微调”。
对此,褚福玲在接受《21世纪经济导报》采访时表示,“小步走,慢慢走”仍然遵循原来的思路,即一年只拖延几个月,通过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年龄。
“弹性执行”是一种“强化激励”的配套政策。褚福玲进一步解释说,政策会给每个人一个最低和最高退休年龄范围,让大家做出选择,然后在养老金的计算和发放上体现出多交多得的指导思想。比如美国的退休年龄范围是62-70岁,正常退休年龄是66岁。在正常退休年龄退休的,可以领取全额养老金;那些低于或高于正常退休年龄的人领取减少的养老金或超额养老金。
“不提‘差别待遇’,言下之意就是不分男女,采取一套措施同步调整退休年龄,但差别体现在速度和幅度上。比如女性可以比男性推迟一点退休,然后逐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这样相对公平,无形中减少了改革阻力,避免了体制的碎片化。”褚福玲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
据媒体报道,目前业界接受的延迟退休方案有两种:第一种方案是同步延迟男女退休年龄,第二种方案是先统一男女退休年龄,再一起延迟。
从目前的政策取向来看,第一种方案可能更为一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齐传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如果男女退休年龄先统一后一起推迟,那么女性推迟退休年龄将在几年内迅速增加3-5年。虽然是一步到位,但不符合逐步延迟退休的政策目标。
“既然没有提到‘差别待遇’,就应该男女同时实施,通过控制节奏,逐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齐传君举了个例子,比如女性一年可以延长4个月,男性可以延长3个月。相当于女性三年延迟退休一年,男性四年延迟退休一年。几十年后,男女退休年龄将逐渐推迟到目标年龄,如65岁。
但据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新街沟研究中心副教授刘婉介绍,即使男女同时实行延迟退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保持男女之间的退休政策。鼓励生育政策正在实施,我国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女性在平衡工作和家庭方面仍然面临巨大的压力。所以实行和男性一样的退休年龄还不成熟。
“女性较早领取养老金,可以看作是对女性无偿家务劳动的一种补贴和补偿。”刘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只有当替代家庭养老模式的公益事业得到充分发展,养老和养老的社会服务体系得到完善,越来越多的女性能够摆脱家庭工作和传统的分工模式,同龄男女的退休自然会到来。
据褚福玲介绍,根据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男女法定退休年龄同频约占2/3,异频约占1/3。一般来说,男性的退休年龄比女性高。
资料来源:田阳朱华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对年轻人就业影响有限
“如果老年人推迟退休,会不会排挤年轻人的工作?”“35岁找工作难,更别说把退休时间推迟到65岁。”……每次延迟退休的声音一出来,网上找工作的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声音就充满了声音。
今年年中,由于张骞(化名)所在机构的一批60后员工集中退休,她所在机构的新员工比例比往年增加了五倍,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统计,2011年至2019年,我国每年有近450万至945万人进入65岁以上人群行列。延迟退休对就业市场有什么影响?
“对张骞这样一个体制固定的单位来说,推迟退休会对年轻人的就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影响有限。”齐传君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由于我们正在实施“渐进”的延迟退休政策,相当于一年只延迟几个月,空置率不会明显放缓。从总就业来看,劳动年龄人口下降速度“快”,与推迟退休的渐进“慢”和“长”过程相呼应,形成一定的“对冲效应”。
更重要的是,经济发展将创造新的就业需求。数据显示,在过去的7年里,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每年保持在1300万以上。“因此,工作岗位总数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增长的。不存在谁挤掉谁干活的问题。适合老年人和年轻人的工作不是简单的线性替代关系。”齐传君说。
2019年我国养老保险抚养比(在职/退休人数)为2.65:1,即近三人养一人;如果不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学习辅导百问》这本书揭示,到2050年,养老保险的抚养比将降至1.0:1,几乎一人供养一人,年轻人尤其是在职人员的负担压力可能是已知的。
根据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杨华磊等人的计算,在目前福利确定的养老金制度下,与不推迟退休相比,推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政策不仅没有排挤劳动人口目前和未来的福利,反而提高了劳动人口的福利。
机制是推迟退休增加人均收入,从而增加消费、储蓄、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的支出,提高劳动人口的福利。同时,推迟退休减轻了每个劳动人口的抚养和赡养负担,增加了个人消费和储蓄的份额,提高了人均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劳动人口的福利。
能否填补养老金收支缺口?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从2014年的15.5%迅速上升到2019年的18.1%。去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增加439万人,16-59岁劳动力减少89万人。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是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的主要因素。《学习辅导百问》预测,在目前的制度框架下,预计到2029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将出现收入不足的情况,到2036年左右累计结余将告罄。
因此,推迟及时出台退休政策也被认为是解决养老金收支问题的“良药”。根据《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的研究,我国每推迟一年退休年龄,养老基金可以增加40亿元,减少支出160亿元,共减少基金缺口200亿元。
但受访专家均认为,延迟退休可以推迟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时间窗的到来,缓解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规模,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养老保险基金缺口问题。
按照刘婉的计算,假设从2025年起,以“每年推迟3个月”的节奏,到2049年,领取男(女)养老的正常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研究发现,延迟退休为2050年制度抚养比的下降赢得了近25%的空间,养老金压力峰值被大大推迟。
“特别是中短期,政策效应较强,到2050年,每年养老金收支缺口将减少40%-70%。”刘婉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但2050年后,延迟退休的长期效应开始明显减弱,表明未来养老金的巨大收支缺口难以避免。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2019年底,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余额达到54623亿元。但在数万亿的养老基金背后,却是各级财政不断“输血”的结果。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前的梳理,1998年至2017年,各级政府对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的补贴总额达到4.11万亿元,几乎相当于同期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累计余额4.39万亿元,相当于90%以上的养老金余额来自财政补贴。
如何保持养老保险制度的财务可持续性?刘婉建议,一是逐步推迟正常退休年龄,将养老金收支失衡的巨大压力推迟到“时间换空间”;二是稳定财政向养老金转移的年度预算,减轻未来财政压力;三是加快养老金投资运营,做好国有资产配置,不断扩大资金规模;第四,要适当控制养老金替代率的上升,减轻基金支出压力,适度降低养老金比率,降低企业劳动成本,扩大社会就业,巩固缴费基数;五是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扩大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第二支柱覆盖面,推进个人储蓄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等第三支柱建设,减少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依赖。